SEARCH
一中校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一中校友

湖南省立第四中学时期著名校友

发布时间:2016-11-16    【字体:加大  缩小

1941——1952

1.曹庆泽1932---)湖南澧县人,省立四中学生。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四川梁平县福禄区区委书记,四川省委农业生产办公室副主任,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1985年任四川省纪委副书记。1988年任中共四川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1989年任中纪委常委、中共四川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1989年任中纪委常委。1993年任中纪委常务副书记、监察部部长。

2.姚绍福(1932---2001)湖南桃源人,省立四中学生。中国工程院院士。1954 年从华中工学院毕业后,赴苏联莫斯科动力学院学习。1959年回国,历任国防部五院三分院研究室主任,航天部三院研究员、副院长、院长,航天工业总公司三院飞航导弹型号系列总设计师。创造性地解决了一系列关爪健技术问题,为发展我国飞航导弹做出了重大贡献。198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2.刘安武1930---)湖南常德人,省立四中学生。北京大学资深教授,中国印度近代文学专业第一位博士生导师、中国印度文学研究会会长。1951年入北京大学东语系印地语专业。1954年被派往印度留学。1958年回北京大学任教至今。曾任北京大学东语系东方文学研究室主任、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

3.杨维钎1932---)湖南常德县人,省立四中学生,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曾任解放军广州军区后勤部纪委书记。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60年冬调广州军区司令部,历任科长、主任等职。曾参加援越抗美、收复西沙永乐群岛的战斗。1985年调广西四十一集团军任副政委

5.吴雄丞(1930---)湖南常德人,省立四中学生。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1949年考入湖南大学法律系。1955年分配到东北人民大学哲学教研室。1981年调入中央宣传部理论局。1984年调中央党校任教至今,先后担任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科学社会主义》杂志主编,是我国科学社会主义学科中有相当影响的学者。

4.张家诚(1927---)湖南溆浦人,省立四中学生。著名气象学家。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气象系。1958年获苏联列宁格勒水文气象学院地理学副博士学位。历任国家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所所长,气象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主要从事天气预报和气候变迁的研究,中国历史气候普迁规律研究。主编《中国近五百年旱涝分布图集》,著有《长期天气预报方法论概要》、《中国气候》等,为中国气象学的研究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6.沈瑞庭(1933---)湖南省长沙人,省立四中学生,湖南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51年参加工作,1953年入党,1959年任省委办公厅副处级秘书,1966年任桃江县县委书记,1973年任省委办公厅主任,1975年任省委副秘书长,1985年任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1995年任省第八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7.毛绪瑾(1931---湖南桃源县人,省立四中学生。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教授,学科带头人,著名自动化研究专家。1953年湖南大学毕业。1956年起任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主任、航空航天部502所部主任,长期担任《自动化报》编委。几十年来,从事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大型反光望远镜的目动控制、人造地球卫生资态控制、电子照排系统、新型锅炉多微机控制系统、弹丸威力信息获取及处理系统等项目的研究,均取得突出成绩。

8.黄第藩(1931---)湖南常德人,省立四中学生。“有机地球化学和陆相生油理论”学科带头人,著名的石油地质专家。1956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石油系。历任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副所长,长庆油田研究院院长兼总地质师,石油工业部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室主任、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地质综合研究及陆相生油和石油地球化学研究,为我国陆相生油理论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9.童大懋(1929---)湖南汉寿人,省立四中学生。195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系,先后在北京建筑工业学院、武汉工业大学任教。担任全国硅酸盐学会《硅酸盐学报》编委,湖北省硅酸盐学会理事,全国水泥协会常务理事,武汉工业大学水泥新技术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水泥工艺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水泥生产工艺领域有多方面建树。利用煤矸石代粘土和做活性混合材料制水泥的研究,已通过国家鉴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经济价值。

10.徐建中(1932--)湖南省常德人,省立第四中学生。《人民日报》高级记者。 1951年响应党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号召,毅然投笔从戎,在空军第六航空学校历任飞行学员、文化教员。1956年起在部队担任新闻干事,1980年调人民日报当记者,成为中央重大事件摄影、文字报道记者之一。由于在文字报道中形成的新闻敏感和逻辑思维,在拍照片时,又总是想方法突出画面背后更深的内涵,成为中国著名的“两栖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