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学科建设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学科建设>地理教研室

2018~2019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高一地理

发布时间:2019-01-16    【字体:加大  缩小

2018~2019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

高一地理

一、选择题。

下图示意地球侧视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解析】

1. 晨昏线处在AB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

B. 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小值

C. 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

D. 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

2. 晨昏线从CD位置向AB位置移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

B. 北半球各地夜渐短昼渐长

C. 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快

D.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渐小

【答案】1. D    2. B

【解析】

考查太阳光照图的判读。

1题详解】

晨昏线位于AB位置,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太阳光线位于右侧,则此日表示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所以选择D选项。

2题详解】

当晨昏线从CD位置向AB位置移动时,表示从冬至日向春分日移动,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地球公转速度先变快后变慢;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角在变大。所以选择B选项。

下图为乌鲁木齐(43°47′N)、拉萨(29°40′N)、重庆(29°31′N)、海口(20°02′N)四个城市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和日照时数年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解析】

3. 关于甲图中四地气温变化的特点和原因,叙述正确的

A. ①冬季温度高主要原因是位于四川盆地    B. ②温差小主要原因是临海

C. ③地夏季气温较低主要是受地势的影响    D. ④地气温年较差最大是因为纬度最高

4. 关于乙图中日照年变化的曲线主要成因的说法合理的是

A. Ⅰ地海拔高,空气稀薄

B. Ⅱ地深居内陆,大陆性强

C. Ⅲ地高寒气候,太阳辐射强

D. Ⅳ地纬度高,太阳高度小

【答案】3. C    4. A

【解析】

试题分析:

3题详解】

根据已有知识判断,甲图中气温曲线:海南;重庆;拉萨; 乌鲁木齐;乙图中日照时数:拉萨;海南;乌鲁木齐;重庆。所以,冬季温度高主要原因是纬度低;重庆温差小主要原因是和气候地形有关;地为拉萨,其夏季气温较低主要是受地势的影响;地气温年较差最大是因为居于内陆地区。

4题详解】

乙图中,地为拉萨,海拔高,空气稀薄,A正确;地为海南,受海洋影响大,B错误;地乌鲁木齐,深居内陆,大陆性强,C错;地是重庆,受地形影响多雨雾,日照时数少,D错。

考点:本题组考查等值线图的判读、气候类型的综合应用。

2017年8月8日,在我国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此次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地震的震源位于

A. 地壳    B. 地幔

C. 内核    D. 外核

6. 地震波中横波表现为左右摇晃,纵波表现为上下跳动,一般认为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及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但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在这12秒中人们可以决定是躲是逃。根据所学知识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A. 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

B. 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

C. 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

D. 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答案】5. A    6. A

【解析】

5题详解】

根据震源深度20千米,说明此次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地震的震源位于地壳,故A项正确。

6题详解】

考查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特点。地震波中横波表现为左右摇晃,纵波表现为上下跳动,一般认为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及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由于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故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A项正确。

【点睛】地震波特点

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即为地震波。

分类

特点

传播速度

所经物质状态

共同点

纵波

较快

固体、液体、气体

都随着所通过物体的性质而变化

横波

较慢

固体

 

下图为水的自然、社会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解析】

7. 图中①、②分别表示

A. 降水、蒸发    B. 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C. 蒸发、降水    D. 地下径流、地表径流

8. 关于“水的自然、社会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水的社会循环是指人类不断利用地表径流满足生产活动的人为水循环

B. 水的社会循环依赖于水的自然循环,又对水的自然循环造成一定影响

C. 进入水的社会循环系统中的水量与其排放的污水量始终相等

D. 人类活动影响水的社会循环,而对水的自然循环则没有影响

【答案】7. A    8. B

【解析】

7题详解】

根据图中箭头的指向,可知①表示降水,②分别表示蒸发。

8题详解】

水的社会循环依赖于水的自然循环,又对水的自然循环造成一定影响,由于潜在的回用水源,进入水的社会循环系统中的水量与其排放的污水量不相等;人类活动影响水的社会循环,对水的自然循环也有影响。

“某地1月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解析】

9. 甲、乙两个气压系统的形成原因是

A. 夏季海洋较冷,形成了冷高压    B. 冬季海洋较热,形成了暖高压

C. 因海洋地势较低而形成的高气压    D. 高空气流堆积,重力下沉形成的高气压

10. P地此时的盛行风没有给沿岸带来大量降水的主要原因是

A. P地沿岸此时的风向主要由大陆吹向海洋,空气干燥

B. P地沿海地势低平,没有迎风坡

C. P地沿海有寒流经过,对该气流有降温减湿作用

D. P地沿岸此时为冬季,空气中所含水汽少

【答案】9. D    10. C

【解析】

9题详解】

图示纬度向南增加,表示南半球,南半球大部分为海洋,气压带呈带状分布,甲乙两个气压系统为高压,是副热带高压的一部分,成因是高空气流堆积,重力下沉形成,D正确。

10题详解】

从图中看P地西侧为高压,风向主要由海洋吹向陆地;没有带大量降水的主要原因是P地沿海有寒流经过,对该气流有降温减湿作用,C正确。

下图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小题。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解析】

11. 图中C代表的岩石是

A. 侵入型岩浆岩    B. 沉积岩

C. 变质岩    D. 喷出型岩浆岩

12. 图中④表示的地质作用是

A. 外力作用    B. 冷却凝固

C. 变质作用    D. 重熔再生

【答案】11. C    12. D

【解析】

11题详解】

此题考查地壳物质循环,要解决此类试题,需理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上的逻辑关系。最靠近地幔的A是岩浆,其喷出地表形成E喷出型岩浆岩,A经过①侵入地壳中形成B侵入型岩浆岩,B、C、D、E经过⑤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形成新的沉积物,再经过③固积成岩形成D沉积岩,B、D、E岩石经过②变质作用形成C变质岩,C经过④重熔再生作用形成新的岩浆A。C正确,其余选项可排除。

12题详解】

依据上小题分析可知变质岩经过④表示的地质作用形成新的岩浆,故④表示的地质作用是重熔再生,故D正确,其余选项可排除

读下面两图,回答下列小题。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解析】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解析】

13. 藏西诸河(西藏西部各河流)地下水资源最少的原因是

A. 利用量大    B. 雪线上升,融雪量减少

C. 降水量最小    D. 降水量小于蒸发量

14. 太湖流域与洞庭湖流域相比,地下水资源较少的原因是

A. 降水量少    B. 地下水使用量大

C. 支流少    D. 渗漏多

【答案】13. C    14. B

【解析】

13题详解】

“地下水资源总量”与“多年平均降水量”对比来看,藏西诸河之所以地下水资源总量较小,主要是这里降水量小。故选C。

14题详解】

太湖流域的多年平均降水量与洞庭湖流域相差不大,但地下水资源总量只约为洞庭湖流域的九分之一,主要是因为太湖流域经济发达,城市、人口众多,地下水使用量大故选B。

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解析】

15. 图中①②③三个箭头所代表的辐射依次是

A. 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B. 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C. 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

D. 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

16.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和对应的字母主要是

A.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①    B. 大气的反射作用——④

C. 大气的吸收作用——②    D. 大气的逆辐射作用——③

【答案】15. B    16. D

【解析】

根据图中箭头指向及来源,判断序号代表的辐射类型。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指的是大气的逆辐射作用,箭头方向由大气指向地面。

15题详解】

根据图中箭头指向及来源,图中①②③三个箭头所代表的辐射依次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B对。A、C、D错。

16题详解】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指的是大气的逆辐射作用,箭头方向由大气指向地面,对应的字母主要是③,D对。A、B、C错。

“地表局部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解析】

17. 关于甲气压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北半球的冬季气压带往北移    B. 气温低,气流下沉

C. 在地表始终呈连续带状分布    D. 控制地区降水较多

18. 关于P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由戊气压带与丁风带交替控制    B. 全年受戊气压带影响

C.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多雨    D. 全年高温,旱雨季分明

【答案】17. D    18. B

【解析】

17题详解】

读图分析可知,甲气压带位于60°N附近,应该为副极地低气压带,气压带、风带随太阳

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北半球冬季,太阳直射点向南移,气压带往南移,A错误;副极

地低气压带是动力作用形成的低压,气流上升,B错误;由于海陆分布影响,冬季,该气压

带会被陆地上的高压所切断,C错误;低气压带,气流上升,气温低,水汽凝结,容易成云

致雨,故D正确。故答案选D项。

18题详解】

读图分析可知,P地位于赤道,常年受赤道低压的控制,盛行上升气流,终年高温多雨。戊

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属于赤道低压,故答案选B项。

下图为“某流域地质构造与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解析】

19. 关于图示地区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③处为向斜成岭    B. ②处有可能找到石油

C. 该地区断层发育    D. ②处岩石比③处岩石坚硬

20. 图中甲、乙、丙、丁四处可能形成的地貌与下图中四幅图配对正确的是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解析】

A. —Ⅱ    B. —Ⅰ    C. —Ⅳ    D. —Ⅲ

21. 若河流上游森林植被严重破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河流流速加快    B. 上游地区洪涝灾害严重

C. 可能会使图中湖泊不断萎缩    D. 河口三角洲增速变慢

【答案】19. B    20. B    21. C

【解析】

考查地质构造及外力作用与地貌

19题详解】

图中③处是向斜构造,但地形上没形成山岭A错误图中②处为背斜构造,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可能找到石油B正确该地地质基础较稳定,没有发生断层C错误;②处岩石不一定比③处坚硬,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易破碎,而向斜中心受水平挤压力作用岩石坚硬,D错误故选B。

20题详解】

甲处海拔4 500米以上且位于温带地区,有冰川侵蚀作用 Ⅲ);乙处是冲积扇I),丁处为三角洲Ⅳ)。B正确

21题详解】

若河流上游森林植被严重破坏,则水土流失加剧,河水含沙量增大,河床淤积严重河流流速减缓,A错误下游地区洪涝灾害严重B错误泥沙沉积可能会使图中湖泊不断萎缩C正确泥沙沉积增多,河口三角洲增速变快,D错误。故选C。

读岩层相互关系图(图中①②③④为沉积岩,⑤⑥为岩浆岩),完成下列小题。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解析】

22. 上图中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为

A. ④③②①⑥⑤    B. ④③②①⑤⑥

C. ①②③④⑤⑥    D. ⑤⑥④③②①

23. ①为石灰岩,则在①与⑥之间的结合部位容易形成

A. 花岗岩    B. 页岩

C. 大理岩    D. 玄武岩

【答案】22. A    23. C

【解析】

试题分析:

22题详解】

根据岩层的特点,沉积岩层下面的先沉积,上面的后沉积。其它岩层中,后形成的岩层将先形成的岩层切断。读图,图中岩层形成的最早,CD错。然后形成了③②①岩层,岩层将④③②①都切断,形成较晚。岩层也切断,形成最晚,所以先后顺序为④③②①⑥⑤A对。

23题详解】

为石灰岩,则在之间的结合部位受高温、高压影响,容易形成变质岩,石灰岩变质形成大理岩,C对。花岗岩、玄武岩是岩浆岩,AD错。页岩是沉积岩,B错。

【考点定位】岩层的形成顺序,岩石类型及成因。

读地貌模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解析】

24. 由图可知

A. 沉积物主要是风力作用形成

B. 由扇形地上部到扇缘带,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大

C. 扇形地中下部土壤肥沃,排水条件良好,适合农耕

D. 扇缘带地下水埋藏深

25. 该地貌主要分布于

A. 河流入海口    B. 山间河谷出口

C. 大江大河中下游    D. 盆地中心

【答案】24. C    25. B

【解析】

【分析】

该地貌为山麓冲积扇,是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扇缘带发展农耕容易出现次生盐碱化

24题详解】

图示地貌是河流冲积扇 是流水堆积形成的A错误; 由上部到扇缘带坡度越来越平缓水流速度逐渐变慢搬运的物质颗粒会越来越小B错误; 中下部表层以粘土为主,适合耕种,有一定坡度,排水好,不易盐碱化,C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 扇缘带地下水埋藏较浅 D错误。

25题详解】

冲积扇是由河流从山里流到山前地形突然变得平坦、开阔 水流速度变——河水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形成的故位于山间河谷出口处B正确

【点睛】主要考察学生对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等知识点的理解。

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解析】

26. 上图中①②对应的板块是

A. ①亚欧板块,②非洲板块    B. ①亚欧板块,②印度洋板块

C. ①印度洋板块,②非洲板块    D. ①印度洋板块,②太平洋板块

27. 雅鲁藏布大峡谷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 风力侵蚀作用    B. 流水堆积作用

C. 冰川侵蚀作用    D. 流水侵蚀作用

28. 珠穆朗玛峰的外形酷似尖尖的金字塔,形成这种山峰外形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 板块碰撞    B. 冰川作用

C. 流水作用    D. 风力作用

【答案】26. B    27. D    28. B

【解析】

26题详解】

图中①②之间的山脉为喜马拉雅山,处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故B正确。

27题详解】

雅鲁藏布大峡谷主要是由于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故D正确。

28题详解】

珠穆朗玛峰的外形酷似尖尖的金字塔,这主要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角峰,故B正确。

二、综合题。

29.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解析】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解析】

1)左图中从a地到b地之间是___作用下形成的__地貌;与a地相比,b地颗粒物粒径较____

2)左图中某地可能会出现中图所示景观,该景观是在__作用下形成的。近年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该景观出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对此人类应采取的措施为_____

3)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右图中地形是陆地五种基本类型(山地、高原、丘陵、平原、盆地)中的___,判断理由是__

4)右图所示的地质构造是__,判断理由是______,此处地形的形成原因是_____

【答案】1)流水沉积    冲积扇  小(细)  

2)风力沉积     退耕还林还草(禁止过度放牧)   

3)丘陵   等高线中间高,四周低,等高线数值少于500米  

4)向斜    中间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    

向斜槽部受挤压力作用,岩性坚硬,不易受外力侵蚀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以及地质构造与地貌的相关知识。

1)读图分析可知,图1为冲积扇,主要是流水冲积作用形成的。a 位于上游,b位于下游,由上游到下游,流速逐渐减缓,泥沙逐渐沉积,沉积颗粒由大到小,因此b地颗粒粒径比a地小。

2)由图示景观可知,图2位沙丘,主要是在风力沉积作用下形成的。针对近年来荒漠化逐渐严重,我们可以采取退耕还林还草,恢复自然植被,禁樵禁采等措施。

3)读图分析可知,图中等值线多在200米左右,且低于500米,成闭合状分布,属于低山丘陵

4)根据图示岩层的分布规律可知,该处岩层中间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属于向斜构造;向斜槽部受挤压力作用,岩性坚硬,不易受外力侵蚀。

点睛:地形类型的判断: 

1 平原:地面平坦,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 下; 

2 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坦荡,边缘陡峻; 

3 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4 丘陵:地面起伏,海拔不高,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5 盆地:周围高,中间低,没海拔要求.

30.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解析】

1)图中A地貌类型的名称_______,该地貌主要分布于我国的_____地区,是由____作用形成的。

2)图中F为流动沙丘,则沙丘是由______作用形成的,由图可知当地主要盛行______风。

3)图中断层南侧地壳垂直运动的情况是_____;图中断层北侧在地质构造上属于________,如我国的___________(地形区)就属于此地质构造。

4)D岩层的岩石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可能形成______地貌;D岩层和C岩层的接触面常形成_____岩;按岩石的成因分,C岩层的岩石属于三大类岩石中的_____岩;C、D、E三个岩层按形成的早晚顺序排序是______

【答案】1)风蚀蘑菇   西北(或干旱半干旱)  风力侵蚀  (2)风力堆积    北  (3)上升  地堑   吐鲁番盆地(或渭河谷地,或汾河谷地)  (4)喀斯特(岩溶)   大理  岩浆   EDC

【解析】

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貌及岩石的类型

1)读图可知图中A地貌类型的名称风蚀蘑菇,该地貌主要分布于我国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

2)读图可知图中F为流动沙丘则沙丘是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沙丘缓坡为迎风坡,故由图可知当地主要盛行北风。

3)图中断层南侧地势高,地壳垂直运动的情况是沿断层面上升;图中断层北侧在地质构造上属于地堑地形上形成低地,如我国的陕西渭河平原山西汾河谷地就属于地堑

4)石灰岩属于可溶性岩石,所以D石灰岩岩层的岩石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可能形成喀斯特地貌;D石灰岩岩层和C花岗岩岩层的接触面常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大理岩;按岩石的成因分C花岗岩岩层的岩石属于三大类岩石中的岩浆岩;因为C岩层侵入到DE岩层C形成较DE晚,且E岩层在D岩层之下,故DE晚,所以C、D、E三个岩层按形成的早晚顺序排序是EDC。

31.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解析】

1)根据题图说明亚洲1月、7月盛行风向的季节变化情况。

2)图中①②③④⑤⑥六地风向的形成原因中,主要因为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而形成的有________。

3)受图示季风影响,东亚地区形成的面积较大的两种气候类型分别是________气候、________气候,比较其气候特征的主要不同点。

【答案】1)东亚地区:冬季(1月)为西北风,夏季(7月)为东南风;南亚和中南半岛等地区:冬季为东北风,夏季为西南风

2)②⑤

3)温带季风 亚热带季风 温带季风气候的冬季气温在0℃以下,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冬季气温在0℃以上;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比温带季风气候的降水量大;亚热带季风气候的降水变率比温带季风气候的降水变率小。

【解析】

整体分析:该组试题以亚洲东部和南部局部区域为切入点,考查季风环流的成因、表现、影响等高中地理主干知识。总体来看,试题难度适中。

1)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东亚地区冬季为西北风,夏季为东南风;南亚和中南半岛等地区冬季为东北风,夏季为西南风。

2)北半球夏季时,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东南信风带向北移动后,进入北半球,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即图中的⑤;北半球冬季时,气压带风带向南以东,东北信风带向南移动后,进入南半球,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左偏,形成西北风,即图中的②。图中其余各季风均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所形成的。

3)受图示季风影响,东亚地区纬度较低的地方形成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度较高的地方形成温带季风气候。两种气候的冬季气温、年将随量多少、降水量季节分配等均存在差异。

32.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解析】

1)填出图示水循环各环节的名称:①                                      

2)若甲地植被遭受严重破坏,则该地水循环各环节会出现怎样的变化? 

3)有人说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可以供人类世世代代永续利用,你是否赞同此观点?说明利用。

【答案】(1)水汽输送 降水 地下径流 下渗 (4分)

2)蒸腾量减少,降水量略有减少;下渗量减少,地下径流量减少;地表径流量在短时期内增加,径流季节变化增大。(6分)

3)赞同:陆地淡水通过海陆间循环,能够得到补充、更新,总量不会减少。(或不赞同。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水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人类取水量超过了更新的数量,或者水资源遭到污染,就会造成水资源减少甚至枯竭。)(4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考查水循环的环节。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来下渗

2)植被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甲地植被遭受严重破坏后,蒸腾量减少,降水量略有减少;下渗量减少,地下径流量减少;地表径流量在短时期内增加,径流季节变化增大。

3)开放性试题。赞成不赞成都可,理由要与观点一致。赞成从水循环的角度回答,不赞成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角度回答。

【考点定位】水循环的环节、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水资源的利用

 

0

0

阅读 (441)   评论  (0) 收藏 (0)  转载 (3)   喜欢   打印 举报
发评论

登录名: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记住登录状态

评论并转载此博文


发评论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4006900000 提示音后按1键(按当地市话标准计费) 欢